从小商品义乌到制造业义乌 “世界超市”激发外贸新动能
本报记者 韩 昱
从“马路市场”到享誉全球的“世界超市”,义乌凭借着丰富的商品资源和强大的外贸活力,成为我国外贸业态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作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和重要窗口,义乌承担着培育外贸新动能的重任。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实地走访义乌,深入义乌铁路口岸、后宅街道李祖村、义乌国际商贸城等地,探寻外贸新模式、新生态,感受义乌外贸发展的新动能。
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
激发消费活力
以“创客村”作为发展定位的李祖村,近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创客”来此逐梦。在这里,“创客”随处可见,让人感受到外贸新业态的蓬勃生气。来自五湖四海的“创客”成为李祖村发展的活力源泉,目前,该村已引进各类业态“创客”56家,其中80后“创客”48家(占比85%)。
“第一次来到李祖村的时候,一看到这个房子,就觉得特别适合我们。”西班牙老何家火腿合伙人唐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直播工作室主要销售由中欧班列进口到义乌来的西班牙特色美食――西班牙火腿。
据唐女士介绍,她和合伙人从去年开始做西班牙火腿直播生意,第一年销售额就达3000万元。虽然工作室坐落在李祖村这个小小的村子里面,但火腿产品却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客户群体在一二线城市。
直播电商在义乌发展迅速。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义乌开展网红直播带货61.2万场,完成零售额460.3亿元,同比增长33.8%。
外贸新业态激发了消费新活力,而外贸新产品则加速了义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步伐。
近年来,新能源系列产品迎来发展风口期,义乌依托市场优势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优势,将新能源系列产品作为第48个行业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市场布局。市场中新能源经营主体达260余户,主要经营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储能电池、太阳能投光灯等产品。
义乌铁路口岸见证了外贸新产品的崛起。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菁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品类发生了变化,出口商品从最初的本地货源义乌小商品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等外贸“新三样”产品。
“义乌有信息光电、汽车制造等现代产业集群,基于义乌的市场优势,有助于带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对记者表示,以义乌为例,要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外贸转型升级联系在一起,不断通过市场反馈,使企业推出更新的外贸产品,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获得更多市场机会。
除新业态、新产品外,义乌拥有的诸多新模式也加快了外贸新动能的培育。据了解,义乌先后承接30余项“国字号”改革试点和40余项省级改革试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自贸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在义乌叠加。同时,义乌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并在全国复制推广,创新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Chinagoods平台为全球采购商提供一站式数字服务等。
“义乌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先查验后装运的数字化监管,极大地提升了监管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义乌市商务局局长杨忠宏表示,百家报关行、千家服务中介、万家外贸公司、十万家供应商组成的贸易服务链条帮助众多中小企业“无技术门槛”参与国际贸易。
“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是我国探索外贸新模式的重要举措,义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白明表示,市场采购贸易模式是一种面向专业市场的创新出口模式,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的主体活力,对我国外贸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跨境电商主体
积极打造自主品牌
今年以来,我国跨境电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1.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同期货物贸易进出口增速超1个百分点。上扬的增长曲线表明,跨境电商正在为我国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在义乌,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转型升级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新抓手。今年前10个月,义乌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1005.95亿元,同比增长12.06%。
“今年我们的销售额增幅在5%到10%之间。”力天玩具负责人陈美君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力天玩具创办于2002年,以外贸为主,出口中东、南美等地区。
“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增幅在百分之十几至百分之二十之间。”外贸“老兵”永银银豪首饰负责人徐永康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大家的信心都恢复了,总体向好是肯定的。”
微观主体的信心,也可以从数据中得到印证。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月度增速由10月份的同比增长0.9%进一步提升至1.2%,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
在信心恢复的同时,义乌跨境电商主体也在积极打造自主品牌。陈美君表示,目前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虽然今年销售额在增长,但利润率却有所下降。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把“品牌化”“品质化”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品牌升级才可以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防止客户流失。
“事实上,义乌很多企业已经在做品牌化了。”白明表示,“做品牌”与“当商户”之间要双向深入。一方面,商户要介入生产过程成为制造商,另一方面制造商要走到前台,实现产销一体化,这样的市场才比较灵敏。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此举能够把客户的诉求快速转换成加工能力,更加精准地满足客户需求。
跨境电商主体不断在义乌集聚。据悉,随着线上市场大力发展,义乌已孕育出青岩刘、北下朱、国际陆港电商城等222个电商村、32个电商园区,吸引了各大电商平台、超50万户电商卖家来义乌。
中国光大银行原副行长武健表示,借助于跨境贸易平台、物流以及支付手段的不断创新,企业快速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助力传统外贸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民营商贸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促进了自身内外贸易的融合,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贸易带来了新增长点。
物流加速数字化
助力外贸转型升级
在跨境电商交易全链条中,物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地――义乌铁路口岸承载着重要职责。
义乌铁路口岸是“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始发站、“义甬舟”海铁联运班列的始发港,也是义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开放平台。义乌铁路口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义新欧”中欧班列是全国运营方向最多、运输线路最长、载重率最高、跨越国家最多、换轨次数最多的运营线路之一。
依托铁路口岸,“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已开通19条国际铁路货运直达班列线路,截至今年11月20日,“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累计往返运行突破6400列、发运量53万标箱,位列全国中欧班列发运量第一梯队。“义甬舟”海铁联运单月业务量最高超1.6万标箱,2022年海铁联运发运80502标箱,同比增长17.6%;2023年前11个月,发运78264标箱,同比增长9.55%。
“义乌的国际物流做到了效率上媲美快递,价格上仍然像普通物流一样实惠。”杨忠宏认为,这是义乌物流的优势。首先,是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海运方面向西通过“义甬舟”大通道,借宁波舟山港出海,义乌的货量占到宁波舟山港的七分之一。陆运方面向东通过“义新欧”打通亚欧陆上通道,其中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是全球最长货运专线。空运方面开通了到日本、菲律宾的货运航班。其次,是形成了物流的规模效应,以及价格洼地效应。
义乌市国际陆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伟表示,下一步,将积极争创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在境外积极打造中欧班列集散中心,促进“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探索开行“内贸+外贸”一体化的“双循环”班列,进一步加强资源要素整合,做到以运带贸、以贸促运。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宫之光表示,义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单点运营的协同,强化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发展。建议与头部商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掌控能力。加快“走出去”战略,建设海外仓,为国产商品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支撑。搭建物流枢纽云服务平台,链接上下游企业,成为物流供应链链长,在协同中创造新的价值。
“跨境电商模式升级换代,供应链的节点优化是关键要素。”武健认为,海外仓成为跨境贸易降本增效的重要选择。海外仓凭借自身特点,不仅解决了商品的海外仓储、配送等物流痛点,还通过综合服务平台解决跨境电商在海外仓出口面临的数据归集、出口退税、收结汇等难点问题,成为潜力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外贸新业态。
在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义乌数字贸易生态不断完善。例如,在不断推动口岸数字化发展方面,针对出口贸易新特点、新需求,在义乌铁路口岸率先探索“先查验后装运”数字监管模式。在新模式下,海关将查验环节前置,在装箱前就完成查验,避免了掏箱和二次装箱,通关效率提升26%,人力成本下降10%,企业满意度达100%,扩大了企业利润,增强了义乌外贸电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除创新数字化监管模式以外,义乌还推出义支付(Yiwu Pay),与全球400多家银行达成合作,业务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收付主流币种达到21种。义乌打造的Chinagoods数字贸易平台自2020年10月份上线以来,开通西班牙、迪拜、哥伦比亚等国家站6个,汇聚展示交易、仓储物流、通关结汇、金融支付等贸易全流程服务,累计服务经营户超5.8万家,累计服务在线交易额超900亿元。
“义乌出口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对内辐射全国产业带腹地,逐步形成‘小商品,大市场’,日益成为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重要节点。”浙江智捷元港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袁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呈现日用消费品迅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电商蓬勃发展等趋势,对贸易服务和数字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