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更多亲民价 包装“瘦身”很明显
本报讯(记者 王薇)9月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联合开展的月饼过度包装专项消费监督工作报告出炉。报告显示,随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的落地实施,今年市场上存在过度包装问题的月饼大为减少,月饼包装“瘦身”效果显现。
中消协表示,本次消费监督共调查月饼商品达8000余个独立销售单位,调查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对其中高度疑似存在过度包装问题的部分月饼商品抽样采买,共发现8件月饼商品存在问题,包括5件混装、3件空隙率不合格。8件存在问题的月饼均为线上购买。其中6件为8月15日以后生产。新标准中有明确的“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的规定,本次监督中发现5件混装的月饼不符合新标准,其中2件为月饼与刀叉混装,3件为与其他多种商品混装。3件空隙率不合格的月饼中,1件为8月15日后生产,不符合新标准;2件为8月15日前生产,不符合旧标准。
具体来说,调查人员9月2日从6个平台分别购买了多个品牌的涉嫌混装的月饼产品,这些月饼生产日期均在8月15日之后,核实发现有5个品牌的月饼中出现了月饼与茶叶、红酒、巧克力、香薰蜡烛、香皂花、皮影道具及刀叉等混装的不同情况,其中2个品牌与刀叉混装,分别从淘宝平台、拼多多商城购买;其他3个品牌混装其他多种产品,分别为:京东商城天央悦玺(2022/8/23)、拼多多商城瑞敏佳(2022/8/24)、京东商城赵庄野墅(2022/8/20),天央悦玺还存在月饼内、外包装上均无厂名厂址、产品执行标准等有关信息的情况。从线下随机调查的商超情况看,未见8月15日之后生产的月饼有混装情况。
调查还发现,今年的“天价”月饼少了,价格“亲民”月饼多了。8月5日至31日线上监测结果显示,月饼的价格最低的是39.9元、价格最高的是474.05元,平均价格为220元;线下随机走访各商超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月饼价格在100元至300元居多,调查人员只发现一款500元以上的月饼在售,但不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其余未见500元以上的月饼。
中消协表示,价格“亲民”、绿色环保的月饼成为今年月饼市场上的主流,“月饼大了”“盒子环保了、变薄了”成为中秋月饼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标准的实施给今年的月饼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总体上看,生产企业对新标准执行较为到位。
相关新闻
六成受访者遭遇过大数据“杀熟”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了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活动。市消协日前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问卷调查显示七成多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六成多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体验调查中未发现明显大数据“杀熟”问题,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
在问卷调查中,七成多(76.77%)受访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较去年(99.74%)下降了两成多(22.97%);有六成多(64.33%)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较去年(86.91%)下降了两成多(22.58%),这组数据说明,虽然大数据“杀熟”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
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和外卖消费。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此外,针对同时在一个平台消费,有人有消费券而有人却没有的现象,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七成多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规则不透明。
在体验调查部分,体验调查没有发现明显大数据“杀熟”问题,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体验调查在18个平台完成的63个消费体验样本中,有36个样本新、老用户价格一致,有27个样本新、老用户价格不一致。价格不一致主要体现为新、老用户享受打折优惠额度不同,或者享受打折优惠种类不同,导致最终实际成交价格不同。有的价格不一致样本,存在打折优惠促销规则不透明现象,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针对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市消协提出建议:鉴于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大数据“杀熟”行为又很难发现和调查取证,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探索建立大数据线上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抓取审核等方法,实时监控有关电商平台的价格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对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作出预判。同时建议消费者应尽量减少互联网个人信息留痕,注意关闭个性化推荐、选择或删除个人用户标签等功能的应用,降低在平台使用搜索、收藏等功能的频率,在网上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尽量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商家进行价格比较。
文/本报记者 王薇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