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农产品供给 沪市农业公司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博融之坚 2024-01-14 7.19 W阅读

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坚决保证粮食安全,是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近三年,沪市农业上市公司稳健经营,融入新发展格局,当好现代农业“排头兵”,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截至目前,按照申万行业类别划分,沪市农林牧渔业37家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12月22日,总市值约2694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523.3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1.89亿元。

发展现代农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近年来,苏垦农发持续拓展种植基地面积,不断建设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公司自主经营耕地面积从成立之初的99.36万亩增加至2023年夏播的128.25万亩,外部土地拓展面积从无到有,增加至32.53万亩。

苏垦农发以江苏省约1/60的耕地生产江苏省近1/30的粮食,成为长三角地区的“大粮仓”。2022年,公司生产大小麦53.15万吨、水稻54.85万吨、菜籽0.74万吨、玉米3.72万吨、大豆0.66万吨,农产品加工业子公司生产大米30.23万吨、食用油15.31万吨、麦芽21.41万吨。2023年,公司夏粮收获又创历史新高,大小麦和菜籽实现总产62.56万吨,较去年增加8.67万吨,其中本部小麦平均亩产1234斤,较2021年历史最高记录1147斤高87斤;外部拓展基地小麦单产1053斤,较去年增产160斤。大麦平均单产1115斤,油菜平均单产520斤,分别增产51斤、12斤,均创造江苏农垦建垦以来的最高纪录,更是远超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产量。

完善国内食糖产业体系,中粮糖业下好产业控制“先手棋”。该公司探索打造“种植规划+农技输出+数智农业+农业金融+农业服务”的“五位一体”现代智慧农业管理体系,优化甜菜种植技术,建立甜菜标准化种植技术体系,通过推广甜菜“矮密化”种植,全面实施“科学施肥、精准调肥”等技术举措,种植密度每亩由过去约4500株增加到现在约8700株;甜菜单产由原来平均每亩3.3吨提升至现在的4.8吨,增幅45%,含糖率由原来的14.2%提升至现在的15.5%,逐步接近欧洲先进种植水平,有效提升了甜菜种植比较收益,提高了甜菜农户种植积极性。

商业化育种筑牢良种稳供基石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更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苏垦农发下属单位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打造现代种业产业体系,聚力强优势、补短板、创机制,以常规稻麦种子育繁推为主营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杂交玉米及其他高附加值种子业务。

稳定农产品供给 沪市农业公司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大华种业建立了自主商业化育种体系和多层次宽领域协同的种质资源发掘机制,拥有覆盖全江苏省的主要农业生态区的品种(系)测试鉴定体系,已建成可供品种改良应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20000多份,后备品系2000多份,每年参加国家、省级各类试验的新品系有40多个。

截至2023年年中,大华种业自主培育并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累计达到77 个,其中 24 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目前,大华种业已建成大规模、高标准、自主可控的繁种基地群18个,稻麦周年繁种面积超70万亩,繁种面积大、保种种类多、生产质量高。

价值创造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中粮糖业在推进国企改革中,瞄准世界一流水平,聚焦价值创造提升,争当转型升级“开路人”。三年以来,公司通过内生价值创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食糖经营量稳步上升,经营规模占全国年食糖消费量三分之一,稳居行业第一,并带动了番茄产业高速成长,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企业。

食糖是食品、医药工业的基础原料和不可或缺的“芯片”。以疫苗制剂为代表,其关键辅料注射级蔗糖长期被德国默克公司(Merck)和美国芬斯蒂尔公司(Pfansteihl)所垄断,中国完全依赖进口。2022年,中粮糖业启动 “高端药用蔗糖及药用辅料”研发攻关,2023年成功研发首个国产注射级蔗糖产品(疫苗糖),样品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确认,目前已通过国家药监局药品评审中心审批,产品已经在国药、华北制药等十余家药企完成试用测评,一举打破美欧寡头垄断。

北大荒则积极对外输出公司先进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先锋作用,向域外各个示范点延伸“触角”。2023年累计开展技术指导、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辐射地方面积500余万亩次。通过“北大荒模式”输出,有效带动提高了当地农业种植标准和管理水平提升,带动地方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