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激活技能“强磁场” 传递就业新风向

博融之坚 2024-01-14 1.83 W阅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我省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142名选手,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17岁,涵盖老、中、青三代,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

  是什么推动着他们在技能成才之路上不懈奋斗、勇攀高峰?又是什么带来了高光时刻,让他们从全省900多万技能人才中脱颖而出?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学”,着力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湖北工匠杯”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省、市、县层层开展的技能竞赛体系,以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学生为重点,平均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一、二类赛事50多场。全省各级赛事涉及超过200个职业(工种),每年吸引超过50万人次参赛。在不断选拔、训练、竞赛中,高水平技能人才竞相涌现,激活一片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强磁场。与此同时,紧跟时代进步、发展所需,持续增加新赛项,让层出不穷的新职业新技能走到聚光灯下,向年轻一代传递出就业新风向。

  能工巧匠不断向高水平进发

  为备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我省举办了湖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

  赛场上,来自我省320多家企业院校、此前已经过多轮选拔的2000余名选手各展所长。根据比赛成绩,我省从中遴选出一批选手,开展为期半年的集训。最终,根据集训表现和多方考量,确定了参加国赛的142人。

  “9年前刚成为一名起重装卸工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能有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这一天。”我省起重设备应用技术项目选手董运说,正是职业技能竞赛,让他增强了自信、开阔了眼界、精进了技能,找到了努力方向。

  2015年4月,董运的人生迎来了一次转折,他进入了宜昌港务集团云池港,成为一名轨道机驾驶员,与起重装卸机械结下了不解之缘。凭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热情,他不断琢磨操作技巧,在不计其数的集装箱装卸任务中锤炼技艺,为口岸的正常运转和港口的安全生产默默奉献。

  随着我省职业技能大赛覆盖面不断扩大,2022年,宜昌港务集团举办了岸桥技能大赛,这让董运心中充满了向往。他立刻报名参赛,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最终在比赛中一举夺魁。

湖北:激活技能“强磁场” 传递就业新风向

  此后,崭露头角的董运不断向更高层级的职业技能大赛发起冲击,先后拿下多个奖项。2023年,他又相继在“武汉工匠杯”岸桥技能大赛中获得第五名,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中荣获冠军,取得国赛资格。

  在国赛现场,董运与全国众多高手同台竞技,凭借过硬的操作技术和稳定的发挥杀入前十,获得了优胜奖。

  通过此次大赛,董运不仅见识到了更加现代化的操作系统,也学习到了更加先进的操作方式,对“技艺无止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感受到,如今的港口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升级。”董运说,他将更加注重学习,顺应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本领和技能水平,向更高的层次攀登。

  新职业新技能走到聚光灯下

  新时代、新发展,带来了新业态、新需求,催生了新职业、新技能。

  近年来,我省紧扣时代脉搏、发展所需,及时将各类新职业、新技能引进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培养更多新兴技能人才。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比上一届增加了23个赛项,我省也对应举办了新增赛项的湖北省选拔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家政服务(整理收纳)、互联网营销等一批新职业项目集体亮相。

  新职业――人工智能训练师,出现在“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赛项中。选手们要在3个小时内装配、编程,让机器人完成智能识别、精确抓取、语音交互、控制设备等一系列操作,涉及智能配送、智能消杀、智能家居三类场景。该项目裁判长、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肖静介绍,人工智能训练师应用场景多,市场需求大,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香饽饽”。2019年以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学生,为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们就职后,月薪过万是常态。4年来,报考该专业的人数日渐走高,备受追捧。

  家政服务(整理收纳)项目裁判长、湖北省育婴行业协会培训中心主任顾琳也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政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清洁卫生层面向整理收纳层面纵深,由此催生的整理收纳师广受欢迎,高水平的整理收纳服务时薪高达400元。

  “新职业的背后是新业态的支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也意味着发展的新机遇和就业的新空间。”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职业在技能大赛中的精彩亮相,不仅将增强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也向广大劳动者传递了就业的新风向,并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技能成才之路正越铺越宽,助推高质量就业的作用已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