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淄博过河,“泼天富贵”的哈尔滨还能火多久?

博融之坚 2024-01-05 7.59 W阅读

东北只有一个哈尔滨,旅游也不是经济的全部,哈尔滨的案例有参考性,但是难以简单复制。旅游一方面重点是外地游客,但是更重要是服务好本地,与本地生态结合。

作者|徐瑾

知名青年学者、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主理人

冬天里的一把火,来到哈尔滨,让它成为开年第一个网红城市。

从订票数据与朋友圈网上度假来看,情况很不错。哈尔滨元旦3天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更重要的是朋友圈的自发晒照,让哈尔滨成为自带流量的新宠,不少网友甚至称呼为“尔滨”。

“不是北欧去不起,而是哈尔滨更有性价比”也成为不少人的口号,南方去哈尔滨的游客也被昵称为“南方来的小土豆”,他们打卡照片和视频成为为哈尔滨带来不少流量。

一时之间,讨论哈尔滨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也铺天盖地,甚至有人觉得这将成为东北振兴一个方向。哈尔滨怎么火起来的,能火多久?

硬实力而言,从地理位置和历史资源来说,哈尔滨本身资源其实并不差。很早之前,哈尔滨就有东方小巴黎的外号,其多国风格的各类建筑曾经独领风骚。近来,随着经济发展,滑雪等项目开始成为不少中产的常规休假节目,而冬天滑雪看冰雕是哈尔滨的优势项目,与其域外风情相得益彰。

刚刚过去的疫情三年,恰又引爆了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哈尔滨在这波热潮中接住了,除了硬实力,还有一些软技巧。

哈尔滨这次火,有不少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12月时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据说这是中国最大冰雪主题公园,官方宣传说园区占地60万平方米,共有8个主题景区,包括冰雪之冠、破茧新生、扬帆远航、梦想大舞台、雪花摩天轮等,还有超过2000件的冰雪艺术作品。

规模空前,客流超前,这本来是好事,结果差点变成了坏事。开营当天,出现了游客在冰天雪地排队数小时还玩不上的新闻,各种吐槽排队要求排队的新闻冲上热搜,如“零下20多度,排队几小时”、开园首日被喊“退票”等等。

对于这样的舆论情绪,哈尔滨当地很快做出回应,不仅次日就发文迅速道歉,而且排队规则也进行改进,赢得一波好感,可以说是化险为夷。也正因此,不少人感慨,哈尔滨这次那么火,背后有高人。有没有高人我不知道,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及时做出回应这点,哈尔滨做得不错,正是这种姿态,使得哈尔滨受到更多关注,更多人涌向哈尔滨。

淄博教训在前,哈尔滨热度能否持续?

摸着淄博过河,“泼天富贵”的哈尔滨还能火多久?

但是,网红城市能否做到热度长虹,不是依靠一次次主管单位及时决策就可以解决的,毕竟要取决于市场主体基于多次博弈之后形成的自然生态,这一次可以说扭转舆情,但是下一次就很难说。一个城市能否走红,原因有很多。去年有淄博的案例在前,而哈尔滨走冰雪路线,其旅游黄金期更短。

我请教过资深旅游业管理者,他们就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冰雪旅游会爆发并可以持续,但其他季节旅游还是困难。对比之下,我们看到类似上海迪士尼取消跨年焰火秀,就在社交媒体引发诸多讨论,可见有的品牌能在旅游业长盛不衰,是由于管理和品牌方面长时间积累。哈尔滨未来也许应该考虑借助当前热度,积极引入更多类似合作方,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此而论,当前哈尔滨这波泼天富贵还算不上真正接住,需要居安思危,早做筹划,及时利用这一波流量,将其转化为长期优势。更重要的是,要认清楚经济下行的趋势,如果现在盲目快进赶上,一些项目完工之后,也许暂时热闹一把,但是长期如果没有更多亮点,游客没了兴趣,那么可能只留下一堆废弃的旅游设施。

这些案例,在泡沫时期的日本并不罕见。现在去日本旅游往往可以在一些边远地区看到不合时宜的浩大建筑,荒凉得近乎废墟,都是时代的眼泪。

东北只有一个哈尔滨,旅游也不是经济的全部,哈尔滨的案例有参考性,但是难以简单复制。旅游一方面重点是外地游客,但是更重要是服务好本地,与本地生态结合。从更长时间看,东北人口已经出现逐年外流,三亚等地一到冬天更是处处东北口音,以至于在不少段子中,不少还在感叹三亚才是东北最好的旅游城市。

网红城市年年有,今年轮到了哈尔滨。这固然值得庆幸,但是不要把一时的幸运当做永久的资源,毕竟,网红半衰期比起明星,要快很多。坦白说,大众情绪就像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有多宠爱哈尔滨,未来抛弃你可能连招呼都不打。

最近十年,东北经济的困境引发不少讨论,2017年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林毅夫团队发布的《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一度也引发很多讨论,该报告认为吉林省或者东北的问题,都需要发展比较优势,他们认为符合比较优势的工业化必须遵循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顺序。

《吉林报告》的对错尚且不论,它点出了每个城市需要打造自己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性。然而,比较优势毕竟政府不是想有就有,也不是凭空飞来,而是需要为民间塑造最适合其发展创新精神的市场环境,依靠民间的点点滴滴的智慧与创新,来拼出长期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一个城市兴旺发达的根本。

本文系和讯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编辑|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