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两会丨专访湖北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党蓁:持续擦亮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博融之坚 2024-02-10 3.31 W阅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红霞 王雪 吴文汐 武汉报道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成为进一步塑造民营经济良性发展“向心力”的重要磁石。

1月31日,在2024湖北两会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湖北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党蓁,她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持续擦亮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相关提案。

《21世纪》:2023年,全国工商联开展了“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其中针对湖北的评价结果怎样?

党蓁:根据2023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湖北已连续三年进位、跻身全国前10,其中政务环境排名全国第一。湖北武汉市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营商环境及口碑排名“双前十”,宜昌、十堰、黄石、荆州、黄冈、孝感、襄阳进入全国130个地级市评价排名。

从湖北省工商联调研情况看,2023年第四季度,湖北省民企信心指数为58.9%,处于近六年最高水平,96.0%的企业表示对本企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94.4%的企业表示对所在行业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和比较乐观。但对比其他发达省份,湖北省营商环境仍需持续提升。

《21世纪》:对比全国其他发达省份,湖北省营商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需要提升的问题?

党蓁:具体来看,一是惠企政策效能未充分释放。有企业反映,好政策淹没在海量信息中,宣传解读不广泛不到位,企业对政策不熟悉或理解不透。二是部分行业经营困难。调研中,有建筑业民企反映,中标难、接活难、结账难,价低事多利润少、危多机少风险高。三是企业资金链仍然紧张。民营企业反映,拖欠账款问题“不好反映”“不敢反映”“不愿具名”等现象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仍是企业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民营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仍未充分满足。

《21世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或完善呢?

党蓁:建议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其一是优化调整民营经济工作协调机制。落实落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适时召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将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有具体目标、责任主体、实施机制、评价标准。

其二是推动惠企政策效能释放精准可达。积极回应民营企业核心诉求和困惑,针对问题制定政策,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单”。探索全省统一的涉企政策集成平台和智能化工具,扩大“免申即享”范围,推动惠企举措和纾困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及企业。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第三方评估。

其三是以超常规措施扶持民企渡过难关。建立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库,在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明确一定比例的项目由民企承接。发挥湖北省央企多、实力强的优势,出台央企国企与民企结对帮扶措施。持续开展清欠专项行动,主动通过审计监督、国企考核等,从源头治理拖欠账款问题。针对遭遇突出困难的重点行业、企业,建立专门的纾困资金池,一业一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对疫情导致的不良信用记录,推出专门的信用修复办法和具体路径。

湖北两会丨专访湖北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主席党蓁:持续擦亮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其四是注重健全营商环境问题解决工作闭环。巩固深化“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成果,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定期举办政企高层对话会,邀请省领导面对面听取商会民企意见诉求。用好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营商环境诉求联动机制、民企定期沟通及问题协调解决机制,把反映诉求的渠道固定下来,把解决困难的办法完善起来,用企业满意度检验为企业服务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