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赴田间

博融之坚 2024-02-27 6.38 K阅读

  这是来自田间,又回到田间的“榜单”。涵盖农、林、牧、渔,聚焦“疑难杂症”,饱含农民的热切期盼。

  这是数万名农技专家你追我赶的“揭榜”行动。科研和服务的热情在田间被点燃,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以山地农业为主的贵州省,连续多年开展农业“揭榜挂帅”行动。基层遇难题“发榜”求助,农技专家精准“揭榜”,及时将“解题”高招送到农民手中。从“站在田边看”到“带着群众干”,山野间的各项产业在一个个“科技密码”的赋能下不断实现突破,增产增收。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节刚过,贵州的农技人员意气风发,又一次带着“榜单”,奔赴充满希望的田野……

  

  

  农田里的“科技密码”

  初春,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花果村油菜花开,一抹阳光洒下,田野中金黄灿灿。村民钟时福与从贵阳赶来的“揭榜挂帅”专家凡迪站在田埂上,仔细观察油菜长势。

  

  2024年2月21日,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凡迪(右)在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花果村指导农户做好油菜田间管理。记者 胡星 摄

  去年,这里的油菜田最高亩产达到628.18斤,刷新贵州油菜单产纪录,村民杜后明说:“我今年58岁了,没见过这么好的油菜。”

  “稀了产量少,密了就要倒。”杜后明说,过去种油菜怕倒伏不敢密植,一亩地只能种2000多株。2022年,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凡迪组建团队,带着“油菜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的“榜单”来到了花果村。

  “最关键的当数栽培模式和品种的全面革新。”凡迪说,为保障油菜的营养需要,改“种前表施一次肥”为“种前施足底肥、种后追施氮肥”,同时,让村民增加“三沟”,在田里开出“围沟”“腰沟”和“厢沟”,促进根系生长,减少病虫害。此外,还替换成抗倒伏的品种,种植密度提升到了每亩约6000株。

  在黔南州福泉市凤山镇金凤村的辣椒育苗大棚里,种植大户李良军年前播下的辣椒种子已发出新芽。在“揭榜挂帅”行动帮助下,他从一个“看天种地”的传统农人,成长为掌握多项轻简化绿色种植技术的能手。

  2020年开始大规模种辣椒,就遭遇灰霉病、青枯病等病虫害,800亩辣椒绝收。直到2022年,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吴康云牵头的“揭榜挂帅”团队带来多个“科技密码”,才让李良军豁然开朗。

  

  2024年2月22日,黔南州福泉市凤山镇金凤村种植大户李良军(左)和当地农技人员查看辣椒育苗情况。记者 胡星 摄

  比如被他点赞的“控旺促壮技术”――通过在辣椒育苗期喷施控旺促壮药剂后获得的矮壮苗,移栽时高度由约35厘米降低到约20厘米,“茎秆粗壮,根系多,后期长得好,就不用大量施肥。以前一亩地用两包肥,现在两包肥施3亩地”。

  再比如推行全程轻简化省力化种植――从辣椒漂浮育苗开始,到耕地起垄覆膜、移栽,施肥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等,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一亩辣椒的成本由3000多元降到了2000元左右。

  “揭榜挂帅”团队量身定做的轻简、绿色、高产的农技方案,在这片辣椒地结出了硕果。“2023年亩产由原来不到3600斤提升至4500斤。有一块50亩的辣椒基地,种了专家推荐的新品种,产值达到了80万元。”李良军说。

  

  农民发榜引来“科技智囊”

  走进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关口村,到处葱香四溢。作为贵阳重要的调料类蔬菜产地,近年来,当地逐渐发展起香葱、大蒜、生姜和香菜产业。

  

  2024年2月21日,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农户搬运刚采收的香葱。记者 胡星 摄

  因防控措施不科学精准,紫斑病等病虫害致使产业一度陷入“低效减产”困境。2022年,乡里和农户一合计,通过农业部门发布了“黔陶乡调料类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的“榜单”。

  很快,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教授陈卓“揭榜”,组建团队前来支招,为当地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绿色防控措施。用微生物菌剂和农家肥改良土壤,建成“清洁菜园”减少病原菌滋生,推广使用“以虫治虫”、无人机飞防等高效绿色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套组合拳下来,香葱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大提升。”当地种植大户胡如雄说。

  

  2024年2月21日,贵州大学教授陈卓(右)在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指导当地农技人员防控香葱病虫害。记者 胡星 摄

  2022年4月,贵州省正式发布文件启动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行动。不同于以往的农技服务,“揭榜挂帅”将农民和专家集中在一个“盘子”里。基层根据实际困难提出需求,发布“榜单”,全省的农技专家都可以来“揭榜”。2022年和2023年,全省共发布418个“榜单”,推动了农业生产需求精准反映、问题精准解决。

  仅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近两年就有144个团队参加“揭榜”。吴康云介绍,“榜单”覆盖了茶叶、蔬菜、食用菌、家兔、稻渔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农业科技和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

  在遵义市凤冈县花坪街道东山村,养牛人申修权走了不少弯路。不懂选牛,市场上杂交牛、土母牛“见牛就买”;不懂喂牛,用青草和玉米喂不长肉,改用萝卜和红薯煮熟喂,“牛越喂越瘦”。

  2022年,农业部门发布了“肉牛产业标准化技术推广”榜单。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高级畜牧师李波组建了掌握各项相关技术、优势互补的“智囊团”,其中有擅长饲料配比的,有擅长牧草种植的,还有擅长给牛治病的,帮助农户系统性地学习和提升。

  在“科技智囊”的帮助下,申修权不仅学会了根据牛的生长阶段设计饲料配方、给牛打针治病,还掌握了牛的发情鉴定和助产技巧。近两年,他带动30多户村民养牛,存栏1300多头牛,每户都成了养牛能手。

  

  激励机制点燃“科技热情”

  4783个团队踊跃“揭榜”,38212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开展157万余次服务,解决9.6万余个生产难题……这些数字彰显了贵州数万名农技专家近两年“揭榜”干事的热情。为持续激励农技人员,贵州在机制构建上展开了创新。

  针对“揭榜挂帅”的人员和团队,贵州建立服务技术台账,按照考核办法,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村支两委、经营主体和农户共同考核,重点考核“榜单”指标完成、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情况,各级按20%的比例推荐“优秀”并对优秀团队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鲁谋说,表现突出的团队或个人,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选优上将被优先考虑。

  “2023年验收评选出2299名优秀农技人员和220个‘揭榜挂帅’优秀团队。”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人事处处长王文虹说,其中有439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得到晋升,108名干部表现优秀得到提拔重用。

  已经做了27年农技服务的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德珍,在2022年“揭榜挂帅”中表现突出得到通报表扬、评上了高级农艺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揭榜挂帅”对农技人员的吸引力远不止于此。陈卓说,精准是“揭榜挂帅”的重要特点,“很精准地知道农民需要什么科技服务,激活了农技服务体制、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

  

  2024年2月22日,遵义市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梁正文(左)和同事实地查看低温天气对饲草燕麦草生长造成的影响。记者 胡星 摄

  凤冈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梁正文说,以前农技下乡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现在“揭榜”组建团队作战,在产业全周期各司其职,全过程介入,“有目标任务,每个人的技术都有用武之地,工作成就感也更强。”

  伴随着春耕的深入推进,贵州今年的“揭榜挂帅”工作已经启动,广大农技人员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贵州以山地农业为特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农技下乡只有更精准,才能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提质增效。”吴康云说。

  文字记者:胡星、刘智强

  视频记者:吴斯洋、崔晓强

  海报设计:钱程

  编辑:杨步月、刘梦琪、毕晓洋、岑云鹏、王浩程、邬金夫

  统筹:黄小希、何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