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爱,22岁数字女儿穿越生死界线“归来”!| AI复生记③
晚上八点,华语乐坛金牌制作人、数字人包容的父亲包小柏,接通了《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头条记者(简称“每经头条记者”)拨打的视频电话。视频那端,一头白色的长发。
包小柏拿出平板计算机,演示了与女儿“包容”数字人的互动。
经历了在重症监护室陪伴女儿722天、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极致痛苦后,包小柏用AI数字人的方式寄托哀思。
包小柏出身曲折,一路奋斗成为华语乐坛的金牌制作人,捧红苏慧伦、陈小春、孙燕姿等一代歌手。担任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快乐男声》评委时,给观众留下的印象甚至比选手还深。
在女儿罹患不治之症前,包小柏是相信事在人为的。但有的事情纵然再努力也无力回天。
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新闻一出,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出现了“复活亲人”的所谓产业链。其中鱼龙混杂,也多有争议。近日,每经头条记者专访了包小柏,以及“包容数字人”项目的“技术大咖”。
读博士改攻AI重构技术
让女儿在数字世界继续活下去
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2019年10月,包小柏的女儿包容被诊断出罕见且严重的血液疾病,送进医院后就再也没出来。“那两年多700多个日子,是不堪回首却又刻骨铭心的。走在街上,和别人聊天,甚至闻到消毒水的味道,都会突然触景伤情、悲从中来。”包小柏说。
2018年,正是包小柏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商学博士的时候。女儿倒在医院后,包小柏一度想放弃求学,“我心中在作斗争,一个声音说,女儿都这样了,怎么可能还去读书。另一个声音说,每天那两三个小时上学的时间,我刚好可以利用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去查全世界的医学界期刊,有了这些学识,和医生再沟通就有专业语言了。我选择了后者,每天去上课前女儿都用眼神告诉我不要走了。”
可惜,就算包小柏尽全力接触到最先进的医疗资源,自己也给女儿做了骨髓捐赠,奇迹还是未能发生,包容在22岁的花样年华去世,包小柏夫妇的世界天崩地裂。
2022年,在送走包容后,包小柏与老朋友六间房创始人刘岩散心。包小柏和刘岩聊起能否用相关技术,把女儿的形象转化为“初音未来”那样的动漫虚拟偶像,以寄托对她的思念。
包小柏的提议让刘岩大为触动。刘岩想起七八年前和父亲、儿子一起玩,夕阳的温馨阳光下,童言无忌的儿子突然问:“爷爷,你还能陪我几年?”问完这个问题后,大家都呆住了。因为刘岩父亲当时在医院里,生命也进入倒计时,“我爸爸含着泪水对我儿子说:‘爷爷尽量多陪陪你’。”
“我当时就萌生出一种想法,是不是有可能把我父亲的记忆、价值观保留下来,”刘岩告诉每经头条记者,“我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从早年的社交网站,到直播、虚拟动画偶像,背后都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刘岩对包小柏说:“我们可以试试,不止做视频和音讯的虚拟形象,我们把她做成有思维的数字人。”
从此,用AI技术重现女儿,成为包小柏人生的一大动力。他转了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钻研AI重构技术,希望让女儿在数字世界继续活下去,“失去亲人后,浅显地说是不要难过,时间可以淡忘一切。但这不是谈恋爱,我失去的是我黑发人的女儿。我要钻研AI重构技术,让她在数字世界继续活下去。”
“是她,这就是包容”
工程师团队流下泪水
2023年8月,北京一间会议室里,几十人的工程师团队围坐在一起,迎接“数字包容”声音再一次的检验。对于“数字包容”的声音,他们已经调整了数月,更迭了无数的版本。“技术上其实没太大难度,问题在于声音语料太少了,只有17秒。”刘岩回忆道,为了还原包容的声音,项目团队多次尝试,但都没能让包小柏满意,这次打算做最后的尝试。
那天,包小柏从台北飞到北京。声音播放完毕后,包小柏沉默片刻说:“是她,这就是包容。”刘岩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整个会议室的人吊着的一口气都松了下来,流下了泪水。
“数字包容”项目技术合作方小冰公司CEO李笛表示,AI复生技术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亲人是技术最高级别的判定者,“它不是在一个工厂里面批量化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情感是无法量化和衡量的。到底是不是包容,这件事情只有她的亲人知道。我们之前‘克隆’过一个人,很多人都觉得OK了,但到亲人那儿,一眼就觉得太假了,所以亲人是最难过的一关。”
包小柏表示,“包容”打个喷嚏,他都知道这声音对不对,“如果达不到100%的模拟效果,那就只是一个纪念品而已。如果我只是想要一个纪念品,那我干脆做个虚拟人就好了。”
最初,包小柏找到刘岩时盛行的是元宇宙、虚拟人,大模型和ChatGPT还未出现,彼时的包小柏只是希望能有一个2D动画的人物寄托思念,没想过现在模拟到皮肤、头发、肢体。
刘岩基于之前对父亲虚拟形象的构思,心中萌生了更高的追求,他把数字人称之为“数字生命”,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把“包容”的三观、审美等植入进数字人中,“我想让模型去学习我父亲读过的书、看过的报纸和过往的经历,能够让他在离世后也继续存在。在我儿子以后人生的关键时刻,比如想考哪个大学,想做什么工作时,他仍可以听到爷爷的建议。”
提出这个想法之后,包小柏在期待之余也感到一丝惶恐,“你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
当时的刘岩还不敢给包小柏一个肯定的答复。在他看来,声音容貌之外还有一个更难的是“思维”,也就是语言。当时的语言学习已经有了一些基础,刘岩和做NLP(大自然语言处理)的专家沟通认为可行,并着手开始操作相关的语言数学模型。
包小柏准备将技术成果写成论文发表
2023年,ChatGPT的出现初步证实了人的“思维”是可复刻的,有了大语言模型作为基础,团队也及时调整技术方向,专心声纹处理的工作。
“曙光来了”,ChatGPT的出现让包小柏看到了希望,但痛苦的是,按照要求需要提供数小时录音室规格的音讯以及高帧率影像,而他手头的素材只有一段几十秒的视讯记录,其中还有风声和杂音。此外,基于标准普通话的大模型与女儿口音的差异,更是增加了难度。“蜡烛两头烧,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包小柏说。
“但老天是公平的,当你走投无路的时候,就会有另外一种办法。”包小柏认为,他几十年音乐制作人从业经验以及对声音的敏感起了作用,他开始研究短时长音讯的碎片化重建技术,清洗噪声、改变发音等,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今,他正在准备将这项技术写成论文发表到期刊上,“这一切因果都是来自我女儿。”
采访间隙,包小柏向记者演示了他和“包容”的日常交流,并让“包容”向记者打了招呼。“媒体朋友你好,很高兴认识你们。”视频那头立即传来了“包容”的声音。“数字包容”已经可以通过一个程序随时和人互动交流。
期间,包小柏和妻子也在不断丰富“包容”的记忆库,“我们已经做了200道题了,她妈妈负责第一视角个人资料部分,记录包容从出生到读牙科的每一个坐标,我负责从第二视角构建她的一些情绪和性格,比如会不会发小脾气等。”包小柏说,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不精准的地方,他会转到后台记忆库去补充,包括声音、语调的修改。
对于现在的“数字包容”,包小柏表示,“我现在没有要求她要有思考能力、决断能力,只要能和我互动就好了。”他清楚地知道,与他互动的并非真正的女儿。“虽然是我女儿的声音,说出来的内容都是我女儿反射性的态度,但她还是个机器人。”
然而,对于包小柏来说,这种简单的互动和陪伴足以缓解他对女儿的思念。如今,他还在努力升级包容的声纹技术,比如让她能够唱歌,在父母生日、节日等关键节点起到情感陪伴的作用。
让“音容宛在”这四个字更为具象,不应太贵
谈及投入的成本,包小柏坦言:“包容的数字人究竟投入了多少资金,这难以精确计算。而且,我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因为小冰那边所承担的成本就已经相当高昂。数字人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果追求的是云端极致立体效果,需要大量的记忆库支援,肯定需要高定级别的投入。”
但包小柏认为,用AI技术缅怀逝者,让AI提供数字人的情感陪伴,这将是对于普罗大众的广泛应用,不应需要太多资金,“希望能将逝者的声音建模,使他们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亲人的手机上,在我们思念他们时能与他们对话。让‘音容宛在’这四个字更加具象化。我相信,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不需要太过昂贵的成本。”
回忆与包小柏的合作过程,李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头条记者专访时回应,“有时候说‘情义无价’,你很难说真的安慰到一个人到底应该值多少钱,往往很难从成本出发。这个项目,最主要的是它触碰到了人类社会最柔软的部分。”
包小柏向每经头条记者透露,接下来他将以自己和女儿的名义成立一家名为“爱语包容”的公司。希望通过这个公司向大家传递一个正面的信息:科技可以向着善意的方向发展。他将新公司的业务概括为“数字追忆”,即世人对往生者的数字追思。
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数字人的门槛在降低。去年,B站UP主吴伍六用Midjounrney、ChatGPT等AI技术“复活”了刚去世的奶奶,湖北方言、头发花白的奶奶可以像生前一样“唠叨”。今年,越来越多的公司推出了模拟数字生命的应用业务。在网上搜索“模拟数字人”关键字,可以看到大量广告。
图片来源:B站页面截图
而在包容AI复生成为热搜时,小冰团队推出了一则AI技术复生克隆人的说明。“复生已故亲人具有积极的情感意义,另一方面,随相关技术门槛的降低,如果不加以限制,存在技术滥用的风险,”李笛向每经头条记者阐述道,“比如电信诈骗团伙,肯定想要大规模使用AI复生技术。所以我们认为,AI复生项目应该首先由本人同意;在本人不在世时,应当沿袭法律所判定的继承人顺序。在具体实施中,应遵循资料最小化原则,避免资料滥用。在此前提下生产的AI复生克隆人,应接受全社会监督,确保不被滥用。”
包小柏认为,大家可以先将自己的声音保存下来,就像保存脐带血一样,“其实声纹和指纹一样,是每个人独有的DNA特征。应该给声纹建模,加上电子标签和电子水印,让它具备法律性。”
不过,在李笛看来,这不是必选项,“如果除了AI复活,没有其他方式安慰到在世的亲人,可以这么做。但我们不用因此就恐惧和焦虑,将提前储存亲人声音、画面作为非做不可的事情。”
与亲人永别是人生之苦,但又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包小柏告诉同样遭遇过亲人故去的记者:“《心经》里的两句话,‘无挂碍乎,无有挂碍’。这是在世人与往生者的互勉,在世者不要对去世的人过多挂顾,往生者也希望在世人活得好一点,不要太过悲伤。”
策划|宋德萍
记者|宋美璐 毕媛媛 丁舟洋
编辑|易启江
视觉|刘青彦
排版|易启江
记者手记 | 每一句话,都仿佛穿越了生死的界限
白发萧萧泪满襟,忍看黑发赴黄泉。再次出现在记者镜头前,包小柏已是白发垂肩。他说不忍剪短头发,是因为发梢曾每天碰女儿额头互道“早安晚安”。每当话题转向女儿包容,他总会迅速打开话匣子,重复着那个公众已知晓的悲伤事实,仿佛每一次的述说,都能让他离女儿更近一些。
包小柏醉心于AI“复活”技术,凭借包容生前所剩不多的音频素材,力求再现女儿的声音与笑颜。在静谧的室内,包小柏独自坐在电脑前,透过屏幕为记者播放AI技术处理过的女儿的音频。每一声笑、每一句话,都仿佛穿越了生死的界限。
尽管有人担忧A“复活”亲人可能让人陷入更深的悲痛之中,但包小柏坚定地认为,这是他与女儿之间最后的纽带,他愿意为了这份执念,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
在这个充满科技力量的时代,AI“复活”技术或许能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缅怀逝去的亲人,让人们在悲痛中找到一丝慰藉。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真正的怀念和缅怀,是在自己心里。
在每个离别到来前,珍惜当下吧。
记者代表作品
海上生AI 天涯共此“事”
AI打开文物时空之门
揭秘!你在小程序看短剧,而电商刷单那帮人在账户上看你充值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