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北京技术交易实现“双突破” “三城一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跑

博融之坚 2024-04-28 1.32 W阅读

4月26日,在2024中关村(000931)论坛年会举办期间,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论坛新闻中心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北京技术交易顺利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10万项,成交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758项,“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同时,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城一区”在基金支持上不断加码。

合同量破10万项、成价额破8000亿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明确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以来,北京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打通难点堵点。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介绍,2023年,北京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达106552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达8536.9亿元,增长7.4%。流向津冀技术合同6758项,同比增长14.9%,成交额748.7亿元,增长109.8%;“三城”流向“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亿元,同比增长9.6%。

2024年一季度,北京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90.9亿元,同比增长10.3%。“三城”落地“一区”技术合同成交额9.7亿元,同比增长93.8%;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90.7亿元,同比增长106.5%。

许心超表示,取得上述成效,首先,离不开北京市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其次,也得益于较为完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此外,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北京还通过技术交易板块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打造“全球买、全球卖”的技术交易盛会。

据悉,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体系方面,北京不断健全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保障;开展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体系方面,建立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议事协调机制并设立联席会;建设各类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升转化效率;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助力小微科技企业发展;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三城一区”加速跑

“三城一区”即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

发布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常务副区长岳立表示,2023年,海淀区技术合同登记6.5万余项,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550.4亿元,输出额度位居全市第一位,占全市41.6%。

具体来看,海淀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包括落实落细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完善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链条、搭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供需对接和快速转化,包括强化科研平台布局、用好自然科学基金、建好概念验证中心。

目前,昌平区聚焦“搞活”未来科学城,加快推进生命谷、能源谷、沙河高教园“两谷一园”建设,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围绕物质、空间、生命、地球系统、信息与智能五大科学方向,怀柔科学城共布局了37个科学设施,已累计产出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20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形成重大发明专利263项等。

另外,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彭锐锋介绍,截至目前,亦庄新城经营主体已超9万家,汇聚了10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57个项目,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在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前列。近三年,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经开区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超700项,技术交易额达到7.8亿元。

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发布会上,彭锐锋表示,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形成“自然科学基金―种子基金―科创基金―产业基金”,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全环节投资基金体系,经开区于近期探索设立了种子基金。

据悉,种子基金是一只由财政资金出资设立的专门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企业的市场化子基金,基金总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对单个项目累计投资最多为1000万元。主要围绕国家、北京市及经开区战略布局的早期项目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四大主导产业及六大未来产业领域中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企业,通过市场化手段扩大对初创企业的股权投资规模。

“种子基金是经开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金融支持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经开区积极响应‘三城一区’联动发展,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彭锐锋表示,希望通过投资种子期项目,深化与“三城”乃至全国高校院所联动,直达原始创新的源头,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帮助一批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培育陪伴一批优质科技企业成长为伟大企业。

此外,在已有的自然基金体系下,2017年海淀区成立了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至今海淀联合资金累计出资2.764亿元,资助了428个项目;昌平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资基金管理体系,出台科创金融政策,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母基金群,设立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昌平联合基金,政府性投资母基金群规模已达到360亿元,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怀柔区设立了北京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北京首只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投资基金北京北工怀微创安科技投资基金、怀柔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等产业基金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市科委成果转化专项、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怀柔创新联合基金等政策资金。

“面向未来,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核心工作,立足‘三城一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构建科技成果供应与产业技术需求双向通道,建立多节点、高流量的成果转化网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提升创新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提升北京科技成果向津冀转移转化成效,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许心超说。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程靓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