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合作项目入选“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博融之坚 2024-06-05 7.16 W阅读

  5月24日,在福州举行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网商银行农村金融创新服务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该服务由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联合发起,在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下,将农业大数据引入金融风控,结合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为小农户提供秒贷秒批,随借随还的普惠金融服务。

  截至2024年5月6日,超606万农户通过这一服务获得银行的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从其借钱不求人,不用再跑银行网点,手机点一点就能“秒贷秒批”、“秒借秒还”。

  其中,小农户是主要获益者,410万农户首次获得银行贷款额度。客户中近八成为种植面积10亩以下的小农户,为以往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毛细血管”。

  地上的隐私计算连上天上的卫星遥感,让数据成为农村金融“新农资”

  据了解,这一服务已经实践了近一年半。

  农村金融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农户地域分散、数据缺失、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等,都是影响银行服务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是的是对农户的信贷风险,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大数据发展中心认为三农数据的应用或许能带来新解法。2022年底,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蚂蚁集团达成合作。

  大数据发展中心承担着农业农村数据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整合应用的职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而定位服务三农群体和小微用户的网商银行,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上持续突破。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依靠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气候、地理位置、行业经济度等情况,识别农户种了多少亩地、种的是什么、种得好不好,是否遭遇病虫害、洪涝灾害等,从而为农户提供贷款。

  为了保障“数据不出域,可用不可见”,双方引入蚂蚁集团的隐私计算技术,搭建了一个安全的“智能大脑”。

  用户的数据将受到两重保护:第一层是线下机房坚固的外层,相当于真实的保险柜。第二层则是隐私计算。它利用密码学技术,将数据和计算过程同时加密,保障原始数据不泄露的情况下,可以被分析和使用。

  在“智能大脑”中,大数据可以在农业信贷决策支持、乡村产业精准描绘、农户信用评级等环节发挥作用,与网商银行大山雀卫星遥感风控系统结合,为三农群体提供便捷灵活的手机贷款服务。

  小农户受益,金融活水流向“毛细血管”

  超606万农户通过这一服务获得银行的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他们来自全国超2600多个县级行政区,占中国县域的93%以上,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率都获得大幅提升。

  小农户是主要获益者,在全世界范围,小农户可简单定义为经营规模小于两公顷的农户,按照中国的“亩”来说就是30亩地。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中国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通过这一项目获得服务的种植户中,78.3%的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下,为国际标准的1/3。

  覆盖广和普惠之外,便捷性也因此提升。网商银行调研显示,66%的农户因此首次获得手机贷款,抹去了“鞋底成本”。贷款额度与使用周期也更为灵活。获得服务的农户平均借款仅5000多元。在银行网点不营业的夜间,也有大量的农户获得服务。

  因为水果、蔬菜、水稻、大麦等作物生长周期不同,农户的贷款周期平均从80天到140天。他们贷款主要购买种苗、化肥、农药、大棚覆膜等,或者丰收旺季支付雇员的工资。此外,网商银行调研显示,随着农村电商兴起,直播卖货成为许多人的“新农活”,不少农户用贷款购买直播设备,备战双11、618等大促。通常而言,他们会在作物丰收或者电商销售回款后还上贷款,77%以上的人支付的利息不足100元。

  当农民的资金周转问题得到解决,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的潜力自然而然地被释放出来。河南平顶山果农李朝阳在自家地里种起了日本引进的白草莓,不仅能供货给大超市,还能顺道做旅游开发。按照他的规划,今年要将种植基地再扩大一倍,种上阳光葡萄。

  这些水果娇贵,要用进口肥,建大棚、买果苗、雇工人等都需要用钱。李朝阳已经想好要从网商银行贷多少钱。他说这家素未谋面的银行就像是自己的种地“合伙人”。

  几年前,因为奶奶离世,在广东卖了7年糖葫芦的李东旭回到山东临沂,种起了山楂和桃子。因为脑子活络,他试着把水果搬进了直播间,没想到不光卖得好,还成为百果园的供应商。

  “直播现在成了村里的新农活,我卖自家水果,也收购其他家的水果。”李东旭也是网商银行的受益者,“发果农工资,收购水果,遇上天气灾害时周转应急时,网商银行帮了不小的忙。现在挣得比出去打工的时候更多。”

  网商银行党委委员、三农金融服务部总经理张成柱表示,入选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是对蚂蚁集团、网商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认可,也是对其在保障数据安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肯定。越是在银行网点不足的农村,数字金融越是要有所作为。希望这一项目的成功,能够将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到农村普惠金融创新中来,共同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