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解析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这类话术须重点提防
北京5月31日讯 由 联合中国平安推出的《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于今日播出,本期节目的话题是“谨防高科技骗局 避免财产损失”。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反诈中心民警海星宇提醒大家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并详解了四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公检法机关近日披露的案例显示,刘女士报案称接到自称是快递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刘女士在某平台上购买的物品丢失,现在要对其进行退款赔偿,让刘女士下载了某“云会议”APP进行视频共享。刘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先向对方转账3千余元的押金,对方称按照退款流程,需要让刘女士继续交钱,赔偿款和押金钱就能返还,刘女士表示自己没有钱了,对方让其贷款,刘女士察觉被骗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海星宇分析称,上述案例是典型的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受害人在屏幕上面的任何操作骗子都能看到,“就像案例当中这个受害人在输密码,虽然骗子不能直接看见上面的数字,但是比如受害人在键盘上面点2,骗子那边就会看到2闪烁一下,骗子就能提取到受害人的验证码和密码。然后骗子会给受害人注册一个新的数字银行卡,或者是登录受害人的银行卡进行转账。”
海星宇表示,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除了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还有冒充公检法类、虚假征信类、网络产品虚假交易类等。
具体来看,冒充公检法类电信网络诈骗中,不法分子会告知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被盗用了,要求受害人配合自己共享屏幕并完成相关操作。虚假征信类电信网络诈骗中,一般是不法分子给受害人打电话谎称是某官方机构工作人员,由于受害人开启了校园贷等贷款,不关闭就会影响个人征信。网络产品虚假交易类电信网络诈骗则常见于网络游戏相关场景,有些游戏账号市场价格较高,不法分子谎称要给受害人钱,要求受害人登录游戏账号,并在受害人登录过程中获取到受害人的账号密码,然后更改密码,导致受害人不能继续使用自己的账号。
除上述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海星宇提醒称,不法分子还可能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我们的面部信息、声音音频信息,再使用“AI换脸”技术进行加工,从而实施进一步诈骗。“如接到‘00’或‘+’开头的电话,或者特别长的号码,这类电话一般是不法分子通过境外设备进行虚拟拨号,最好不要接听。”海星宇说道。
为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海星宇提示大家注意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在网络上办案,也绝对不会要求大家开启共享屏幕这个功能。
二是如果有陌生人要求开启共享屏幕,最好不要进行操作,一旦开启,不仅会导致自身的钱财被骗,还可能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三是如果发现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一定要立刻留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节目简介:
《金融消保大咖说》节目是 联合中国平安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号召广大网友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素养,推出的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课堂,2022年-2023年共播出10期。节目旨在传递科学的投资理财理念,防止人民群众受骗上当,引导金融消费者正确使用金融服务,倡导理性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