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德农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万向德农(600371)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发展情况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同时农业农村部指出种业振兴行动要首先做好资源保护、联合攻关、基地建设、净化市场、扶优扶强;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战略进行了部署。 1、深入实施振兴行动。加快资源普查,全面完成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构建开放协作、共享共用的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机制,推进育种创新,全面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应用试点范围,依法加强监管,加强国家种业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推动实施种子质量认证。 2、转基因产业化的新进展。2023年是转基因玉米种植试点的第三年,2023年一号文件强调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生物育种或有望迎来实质性突破。未来,在转基因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具备核心品种优势的头部种企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或将带动种业行业规模扩容、格局重塑。 3、基地制种成本不断增加,种企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大。不断攀高的人工费、高比例的基地制种预付款使大部分种子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发展型种子企业的资金链和现金流受到很大影响。 同时,制种基地加速“去中心化”。内蒙古玉米制种面积2021年约10万亩,2023年增长到40万亩;新疆玉米制种面积2021年约70万亩,2023年增长到140万亩。同时辽宁,吉林,河北,山西等地都在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玉米生产制种基地。 (二)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仍为玉米杂交种子研发、生产、销售。公司主营包括但不限于“京科968”、“德单系列”等玉米杂交种的生产与销售。 (三)经营模式 1、在研发方面,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为辅的模式,主要以杂交育种技术(常规育种)为主,辅助以单倍体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等育种技术,在全国主要玉米生态区建立较为完善的绿色通道试验网络,参加国家审定试验(含绿色通道和京科联合体试验)的玉米品种,除热带亚热带玉米类型区外,涵盖了其它玉米品种种植生态类型区。 2、在生产方面,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制定当年种子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数量和制种面积,落实到制种基地公司,由制种基地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农户”、辅以“委托代繁”的模式组织生产。 具体生产过程如下: (1)对于“公司+农户”模式,公司负责提供制种亲本,对整个制种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与指导,种植户(承包户)负责按照技术要求生产种子; (2)对于“委托代繁”模式,公司与受托制种商签订种子生产合同,约定委托制种面积、数量、结算价格和种子质量要求等,受托制种商负责制种面积落实、制种区隔离、技术指导等大田制种工作,确保生产的种子达到合同约定标准。 3、在物资采购方面,公司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种子包装物及种衣剂。种子包装物、种衣剂是根据全年销售计划分别制定采购计划,供应商的选择主要采取询价和集中采购方式确定,确保优质优价。 4、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生产环节质量管理体系,重点加强源头管理,通过定系自交循环等方法做好原种提纯复壮,对骨干自交系分级精选,持续提高亲本种子质量;改进花期检查办法,加大花检力度,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努力实现成品种子全部达到单粒播种的质量目标。 5、在销售方面,公司以传统销售模式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公司的销售模式出现新变化,部分区域尝试公司+大种植户/大牧场的模式,定向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同时,公司坚持品牌策略,不断调整品种结构,聚焦核心市场,创新营销服务模式,加快由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型,帮助种植户科学种田,实现增产、增收。 (四)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德农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在种业行业知名度较高,在种植户心中有良好的口碑,公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坚持将最好的品种投放到市场,并严把种子质量关,实行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质量标准,对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较大的环节严格监督和检查,确保种子优质优品。公司成立以来从没有发生过重大质量事故,在种植户心中,德农种子就是高质量保证。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战略驱动。机遇与风险并存,面对激烈的竞争,公司主动做出战略调整,加大科研方面对外合作力度,加快优势品种研发、布局和推广的步伐。 (2)营销驱动。加强销售服务,本着为种植户服务的宗旨,继续推进以客户为体验的服务型销售,种子销售从单纯的销售已经转变为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同时进行渠道的优化整合,培养、提高经销商市场影响力,筛选优质合作伙伴。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节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报告期内,行业景气背景下,基地制种成本进一步提高;玉米品种开启换代模式,一批品种的稳固占有率与区域性品种换代交错,种业公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公司各项业务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162.79万元,同比增长1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4.93万元,同比减少11.26%。 (一)科研方面 1、继续推进玉米品种的全国主产区布局,完成6个品种审定申请,2个品种参加国家转基因玉米审定试验。审定品种涵盖北方早熟春玉米区、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京津冀早熟夏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等5个玉米种植生态区。 2、报告期内,各育种中心已完成各育种材料整理、播种工作,目前正按计划开展田间管理。 3、与相关公司进行转基因合作,持续丰富公司的转化体储备,做好转基因品种的储备。 (二)销售方面 截至本报告期末,共实现玉米种子销量789.69万公斤,比上年同期下降12%。 报告期内,调低了低毛利品种的销量,新品种硕秋702、硕秋301、德单1403的销量在快速增长,逐步完成品种的更新换代。 (三)生产方面 报告期内共落实生产面积4.5万亩。根据基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品种布局,同时落实亲本扩繁、亲本提纯等。报告期内,90%亲本地块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力争通过加强田间管理,严格去杂去劣,持续提高亲本质量。 (四)质量控制方面 为提升种子质量,亲本加工选用最好批次种源,骨干自交系实行二次精选,实现精量播种;亲本包衣使用最优种衣剂配方,提高种子抗逆性;严格落实隔离区划定标准,播种前全部划定完毕。同时全程跟进播种过程,进行播种规范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播种技术规程落到实处。
三、风险因素
1、面对的风险 (1)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种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属于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国家对农业大力支持且产业政策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如果政策发生调整,则可能对公司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灾害风险 种子生产对气候条件的敏感度较高,易受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影响。若在制种关键时期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3)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 种业产品研发投入大、时间长、见效慢,且科研成果产出、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科研投入和技术转化的对接风险很高。在品种对外合作方面,开发和购买也面临品种生命力不确定、更新换代加快、品种表现不一致、同质化严重和合作费用不断提高等多重风险。 (4)市场风险 种子行业生产经营具有季节性,种业公司须按季节进行种子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当年销售的种子需要提前安排生产,生产与销售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同时套牌假冒侵权及非法经营种子冲击市场。 (5)财务风险 种子生产、销售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企业现金流、存货的波动性很强。每年4-9月份制种,收购集中在11、12月和次年的1月,期间需要大量收购资金。这就对公司财务融资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旦收购资金不足,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重大负面影响,较高的资金成本也会提升财务费用、降低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2、所采取的对策 (1)产品研发和技术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继续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品种许可并重的科研战略,在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合作开发、品种许可方式获得的新品种的纵深跟踪,完善观察体系、积累试验数据、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减少品种和市场的风险。 二是加强对国内外优质资源和制种技术的引进吸收,提高、完善公司自有试验、试繁基地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科研育种实力。 (2)市场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实施精品战略,通过分级精选提升种子质量、通过技术服务提高附加值、通过营销策略实现差异化营销、通过加强全方位宣传投入提高品牌效应。二是建立和完善种业及市场大数据和分析体系,指导市场决策和销售进程。 (3)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合理资金分配,关注资金使用时间节点;二是加强销售进度管理,增加种子预收款收取;三是加强财务管理,节约财务成本;四是合理安排收购、加工、发运、包装物采购进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进度;五是保持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控股子公司德农种业股份公司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在种子生产、品种及品牌推广、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行业优势,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公司种业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品种是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外合作力度,选育、储备适合不同区域的优势品种。目前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国内科研院所都有长期的品种合作,如京科968、京科999、硕秋702等主推品种;与拜耳、科迪华等国际企业也建立了合作渠道,部分品种已投放到市场,且后续品种都在试验筛选中。 质量是企业参与竞争的基石。公司持续严把质量关,在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四项指标检测的基础上,提升种子活力、健康度等项目检测能力;持续完善原种生产、杂交种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从亲本的检测与发放、隔离区划定、播种规范性调查、去杂去雄检查、烘干、晾晒全过程监管、粗脱籽粒大密度检测、成品加工全过程监管等关键环节管控,以检促管,提高生产人员及农户质量意识,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 服务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在渠道及产品上积极探索创新,围绕“为种植户服务”的理念,以为种植户服务为核心,联动经销商、零售商开展一系列培训及促销活动,再通过抖音、快手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按玉米各生育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推送与宣传,加强配套技术与服务支持,赢得良好口碑,做好“技术+销售”型营销。同时通过与其他农化企业合作,进一步规范并优化种植结构,降低品种风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实现了由价格销售向价值营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