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ETF频现机构身影,背后隐含哪些信息量?
实际上,不只是汇金公司在行动,从已披露的公募基金三季报看,多只ETF规模出现明显增长。截至三季末,全市场非货ETF总规模1.77万亿元,比去年末规模新增近4300亿元,规模增长32%。从资金动向看,包括券商、险资、外资等在内的多家机构投资者频繁出现在新成立和上市交易的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其中嘉实基金旗下多只ETF频现公募FOF、知名私募、券商、险资、外资等身影。诸多机构加持嘉实旗下ETF,背后也富含深意,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机构对A股市场的相对乐观态度,以及对市场中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机构“越跌越买”释放积极信号
回顾今年来市场持续震荡,ETF则呈现“越跌越买”态势。在近期大盘跌破3000点后,仍有大量资金涌入ETF。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3日收盘,188只规模指数ETF成交额为375.03亿元,较前一交易日(10月20日)收盘时的290.09亿元增长了84.94亿元。
据此前披露的中报显示,嘉实沪深300ETF的前十名持有人名单中,中央汇金公司位居前列,持有该ETF的比例持续增加至11.30%。此外,大型险资和券商也位列前十大持有人名单。截至今年三季末,嘉实沪深300ETF规模增至312.17亿元,相较于二季末增长47.81%。
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大行也借道ETF加大了逆市投资力度。截至二季度末,嘉实中证500ETF和嘉实中证沪港深互联网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新进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 PLC)的身影,共持有嘉实中证500ETF份额1224.61万份,持有份额占比为1.19%。
除此之外,面对国产替代加速,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链也成为私募机构加仓的重点。其中首批科创板芯片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上海知名私募2只产品今年上半年新进其前十大持有人行列,基金管理规模由去年底的2.44亿元增至三季末的74.40亿元。
资产配置时代 增配ETF或将成大势所趋
在业界看来,机构投资者频频出手增持ETF,主要是出于对A股估值的吸引力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看好。从估值看,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处于历史偏极端位置,下行空间有限。截至10月23日,沪深300指数前向市盈率9.0x,前向市净率1.0x,相比5月高点(10.6x和1.2x)回落14.2%和、14.3%,也明显低于历史均值(12.3x和1.7x),市场整体估值基本与2022年10月底的偏极端水平相同。
展望后市,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持续提升,资产管理将逐步迈入资产配置时代。全球的经验也表明,机构投资者获得收益的主要来源是资产配置,而ETF和指数基金自带资产配置属性,汇聚费用低廉、交易便捷、运作透明等优势于一体。在资产配置时代,ETF将扮演重要角色,未来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增配ETF将成为大势所趋。
作为国内较早布局指数投资领域的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已经在宽基指数、行业指数、跨境指数及Smart Beta等方向广泛布局36只ETF产品,推出了多个“市场首只或首批”产品,并发布了“Super ETF超聪明的指数投资”品牌。通过深度研究能力驱动,布局长坡厚雪赛道,嘉实Super ETF致力于打造从宽基、风格到高景气细分行业等全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全天候、交易及流动性便利的闭环选择,也为客户完善资产配置提供更有效和多元的解决方案,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