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县走好生态强县路――绿水青山富武陵
冬日武陵山,层林尽染、风景如画。山脚下,海拔1200多米的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润溪乡白果坪村,3000多亩的百部种植基地迎来收获季,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采收景象。
“润溪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等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新动能。”润溪乡乡长皮小坤说,全乡现已发展百部、天门冬、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多亩,带动上万户农民实现增收。
地处武陵山区,彭水县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渝东南地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当地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立足“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富民、文旅融合,积极探索山区强县富民的现代化新路子,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生态更好
出彭水县城,驱车往西行驶30多公里,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记者来到海拔1500多米的摩围山。这里层峦叠嶂,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超过90%。从高处远眺,翠绿山峦与磅礴云海相傍相依,依山而建的村落民居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守护绿水青山,彭水县严格实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目前,全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1499.167平方公里,占全县区域面积的38.4%,这让摩围山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彭水县生态环境局局长陈卫东说,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和“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筑牢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彭水县已完成各类营造林超过23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60%,是重庆市森林资源大县。
48岁的冉小峰是彭水县国有林场红椿坨管护站站长,今年是他担任护林员的第23个年头。红椿坨管护站所辖林区面积超过2万亩,冉小峰每天都和队员们在山林里穿梭,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只有青山无恙,心里才踏实。”他告诉记者,如今彭水县已经构建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责任体系,全县各级林长和网格护林员巡林次数突破16万人次,实现“林长制”走向“林长治”。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彭水县境内水网密集,有大小河流177条。其中,乌江、郁江、中井河等69条河流属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在彭水县城,清澈的乌江穿城而过,两岸绿意葱茏。“过去,江面垃圾漂浮,如今水清岸绿,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有空我就来江边散步。”家住县城的居民张瑞修说。
变化的背后,是彭水县对水环境治理付出的巨大努力。近年来,彭水县建立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通过修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护等措施,有力提升了乌江、郁江等流域水环境。
一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彭水县水环境的整体向好。今年1月至9月,彭水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城市水质综合指数排名重庆市第一,乌江水质达到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诸佛江等次级河流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产业更强
如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近年来,彭水县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坚持用生态化理念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形成以茶叶、蜂蜜等为主的“食养”,以中药材、苗医苗药研发等为主的“药养”,以森林露营、避暑度假为主的“康养”三养产业,让绿水青山的价值得到了充分释放。
在彭水县润溪乡莲花寺村,漫山遍野的布福娜树上,紫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不少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在田间进行管护。望着枝藤上的累累硕果,52岁的村民龚国容难掩喜悦:“以前种红薯,辛苦一年也赚不到什么钱。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种布福娜树,还能在基地务工,增收有保障,生活越过越好了。”
布福娜又称“黑老虎”,是一种食药两用的水果。2016年,因看中彭水良好的生态环境,重庆欣宸中药材有限公司在润溪乡投资打造了近2000亩的布福娜中药材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中药材产业。
目前,通过对布福娜进行精深加工,重庆欣宸中药材有限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中药配方颗粒、果脯、果酒、面膜以及精油等产品。“基地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固定分红等方式,带动润溪乡近250户农民增收致富,每户每年平均增收2000多元。”公司负责人熊伟表示,公司预计在接下来的3年内,将布福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左右,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彭水县着力打造一批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体育体验项目,大力开发以运动休闲纳凉为主的“康养”产品,打造重要的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基地。
今年5月,第十二届中国摩托艇联赛重庆彭水大奖赛在彭水县乌江水域举办。“中国摩托艇联赛自2011年在彭水县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水上运动的知名IP赛事。”彭水县文化旅游委主任袁业国介绍,彭水将全力提升大赛品牌影响力,提高康养产品附加值,着力打造20亿元级生态康养和休闲运动产业集群。
人气更旺
乘坐乌江画廊游船,水面碧波荡漾,两岸山峦叠翠,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登上摩围山,欣赏壮丽的山峰和广阔的山谷;逛蚩尤九黎城,观看苗族风情表演,沉浸式体验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依托山水资源,立足原生态,彭水县不断擦亮生态旅游名片,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阿依河景区是彭水县旅游的一大招牌。这里苗族村落聚居,峡谷高深,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雄奇壮观。在全长21公里流域内,布设有母子溪、竹板桥、七里塘等多个景点,众多游客来到阿依河乘坐竹筏,畅游竹海,体验山水之乐,感受自然之美。“今年1月至10月,阿依河景区接待游客100.54万人次,同比增长20.58%。”阿依河景区相关负责人谢江华说。
走进润溪乡樱桃井村的黄地峡,500多米长的峡谷内,一幢幢巴渝民宿规划有序,诗意田园映入眼帘。71岁的村民田仁刚在这里经营着一家3层楼的民宿。“这幢房子是由过去的木瓦房改造而成,2018年开业至今,生意一直不错,去年收入5万多元。”田仁刚说,游客都是冲着美丽的环境而来。
樱桃井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霞告诉记者,过去,散居黄地峡的14户农民一直住在破旧的木瓦房里,生活极不方便。从2017年开始,他们依托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引入企业打造黄地峡巴渝民宿,发展生态旅游,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以节促旅,拉动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近年来,彭水县围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来抓,通过举办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等活动,推动生态旅游业实现质与量的飞跃。彭水县文旅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128.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297.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2亿元。
彭水县委书记石强表示,将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市域内“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加快把彭水县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