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强势复苏后2023旅游市场的喜与忧

博融之坚 2023-04-21 8.55 W阅读

  旅客们又回来了。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阳光灿烂的南疆,人头攒动的游客们挤满了景区。兔年春节旅游业回暖明显,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上旅途。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交出三年以来最靓成绩单,旅游业无疑实现了“开门红”。业内评论指出,旅游业迎来“报复性消费”同时,旅游相关投诉明显提升,对中国旅游业来说,春节只是真正复苏的第一步而已。 

  疗愈游和春节游撑起“开门红” 

  三年疫情抗战宣告终结,旅游市场即刻被激活。整体来看,2023元旦小长假的疗愈游和春节长假的全家游撑起了全年的“开门红”。 

  元旦假期,“阳康”成为出游的主力人群,感染恢复后的旅游者们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温暖的南方,养生疗愈成为出游主题。多家旅游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三亚、珠海、西双版纳、大理、厦门等城市热度飙升。 

  春节期间,游客平均出游距离206.9公里,同比增长57.0%;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11.2公里,同比增长34.4%。文旅部的数据表明,中远程市场开始领跑假日旅游经济,跨省跨境旅游比例明显提高,人员流动释放消费潜力。 

  旅游市场的极速回温,不仅体现在消费端,从市场供给端的变化也可窥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1月国内旅游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增长102.82%。其上涨势头迅猛,折射出行业复苏明显。 

  将观察尺度放大到近5年,旅游相关企业注册量也划出一条与疫情强相关的折线图。天眼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企业注册量稳步增长,2022年因疫情原因而显著回落,随着2023年旅游业强势复苏,游客出游热情得到修复,市场走向预期良好。 

  行业复苏提出新要求 

春节强势复苏后2023旅游市场的喜与忧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有18.2%的旅游企业营收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八成以上,恢复到六至八成的企业占比49.1%,恢复到四至六成的有28.3%,仅有4.4%的企业恢复不足4成。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复苏的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有21.2%的旅游企业表示接待能力跟不上。 

  显而易见,喜人的旅游人次与收入数据让从业者重燃希望,但也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媒体评论指出,消费者出行和消费习惯在改变,从事餐饮、交通、住宿的旅游相关企业也要进行调整。 

  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旅游产业链上的注册企业多为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工商户,体量规模相对不大,恢复调整还尚需时日;从注册资本上来看,0-100万注册资本的企业占比达到47.95%,而千万以上的企业只占14.93%。个体企业较多,抗风险能力相对不强,疫情下能以现金流维持运转已属不易,现阶段如果要从“止血”向“造血”转换,满足陡然增加的旅行需求,其新挑战、新要求的难度可想而知。 

  旅游业正站在转折点上 

  对2023年旅游市场走向,业内已有共识。日前发布的《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报告(2022)》指出,广东、江苏、山东等传统的客源地和人口大省有着本地游客和内生消费的支撑,游客接待量居前,也是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的稳定的市场基础。 

  来自天眼查的数据支撑这一论点。以旅游企业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省以427674家独占鳌头,广东、贵州、山东等省份排名靠前;以在线旅游企业数量地域分布来看,贵州、广东、海南等省份也排名靠前。其中既有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有传统的游客消费大省,显示出传统旅游大省对全国大盘的支撑力。 

  旅行社与在线旅行商互补,为各自客群提供服务,也是行内共识。目前国内游的自由行和团队游恢复较快,出境游也在逐步回温中。在这些旅游服务中,销售机票、酒店甚至办理签注的网络平台与旅行社功能互补,互不替代,能为各自的客户群提供相应的服务。 

  近年来在线旅行商的兴起,将助力在线旅游服务。天眼查数据显示,在线旅游企业数量自2020年后出现井喷,尤其是2021年注册企业数量达到22.6万家,是2019年2.6万家的近9倍,蓬勃发展的在线旅行商能够为市场复苏贡献力量。 

  强势回温的旅游市场也让人们有了更多期待。业内评论指出,旅游企业仍应该踏实推进生产能力的恢复、抓好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好旅游产品的推陈出新,才能加快融化3年疫情凝冻的寒冰,推动旅游产业加快进入正常乃至高质量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