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 消费引擎再发力
本报记者 陈姝含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和政策重点仍是扩大国内需求,同时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建议从扩大财政支出和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调节居民收入与支出,刺激消费。
居民消费仍受制约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肯定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同时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近期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促进汽车和电子产品消费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研究员蔡彤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在于消费的前置变量——就业和收入。当前消费受到制约,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稳定性降低,影响收入预期;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支出预期不确定性增加;三是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相对不足,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负担过重。
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居民收入预期是决定居民消费增速的重要因素。他分析称,研判消费增速走势可分为数量与价格两个维度。首先看价格因素,从宏观逻辑上看,价格因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从历史数据看,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次看数量因素,根据消费函数,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收入的变化决定消费的变化。
在郑后成看来,根本上决定消费增速的是宏观经济增速。他分析称,CPI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均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速。此外,在中长期对消费增速形成制约的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否。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安全感,进而降低预防需求,相应增加消费需求,进而推升消费增速。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同观点,同时他还补充说,居民的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需求,如果居民的消费观念过于保守,就会影响消费。
扩大财政支出和税制改革两手抓
“下半年,建议从扩大财政支出和税制改革着手,来调节居民收入与支出,刺激消费。”蔡彤娟说。
在扩大财政支出方面,应聚焦以下两个方向。第一,扩大就业保障支出。促进居民就业,保障居民有足够的收入,是扩大消费的前提。一是支持和鼓励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撮合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二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和引导企业发挥培训主体作用等方式,加强退役军人、农民工等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这一群体在数字化时代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对创业人员提供财政补贴,通过免费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办公场所的租金减免和创业企业税费缓交的形式,减轻创业者压力。第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二是加快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建设及应用、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的“数字新基建”投资,加大对相关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
在税制改革方面,应聚焦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方面,建议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建议降低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与经营所得最高边际税率一致,即从45%降到35%。级次方面,可以从现有的七级降低简化为四到五级,加快个人所得税退税进度。另外,建议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务监管,除自主申报纳税以外,还需定期进行税务审计或抽查,减少偷逃税事件。
洪勇表示,下半年促消费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扩大消费,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扩大终端需求。通过终端需求来带动有效供给,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等。三是促进消费升级。通过促进消费升级来提高消费水平,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推广高端消费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在郑后成看来,第一,因为消费增速在根本上取决于宏观经济增速,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宏观经济的增长,推升CPI当月同比与收入增速,在价格与数量两个角度同时推升消费增速。第二,制约居民消费增速的重要因素是收入增速,以及未来的收入预期。一个解决办法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提升对消费品的购买需求,加大对消费品的购买量。第三,汽车是下游重要的需求,产业链条也很长,同时连接投资与消费。加大对汽车消费的刺激力度,可以同时刺激需求端与供给端,是下半年促消费的重点和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