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个市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还有上千亿规模潜力

博融之坚 2022-09-30 8.91 W阅读
中国这个市场,全球覆盖规模最大!还有上千亿规模潜力



文/庞无忌 梁浩然

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启动一周年。

一年来,这个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发展如何?未来潜力何在?

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碳登”)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用“起步稳健、潜力巨大”来总结中国碳市场的阶段性发展。

他指出,全国碳市场自上线交易以来,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已基本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

陈志祥表示,较欧盟、美国等全球其他碳市场而言,国内碳市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管政策有待完善、金融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场主体有待丰富。不过,目前,碳市场的政策法规、业务规范、标准体系等正在逐步完善,将尽快形成覆盖全面、衔接有序的完整体系。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全国碳市场将步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碳金融发展前景可期。

碳价:仍有上升空间

碳市场通过发送价格信号来激励低碳行动,并避免更多碳密集项目的投资。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碳市场被视为促进减排降碳最有力的政策工具之一。

中国碳市场的碳价水平如何?

毕马威中国湖北省首席合伙人陈轶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碳价本质是一种发挥碳市场作用的辅助政策,碳价越高,这种约束性就更强。但任何市场的碳价应与实际环境以及自身的目标强相关。另一方面,合理的碳价来自于强大的碳捕捉能力,如果没有足够有效的碳捕捉能力,碳价就很难起到均衡市场的作用。

从中国的碳市场来看,碳价从每吨48元起步,最高时升至每吨62.29元,近期在每吨55-60元人民币左右徘徊。

陈轶指出,为达到巴黎协定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2030年的碳价需达到每吨50-100美元。而按照IEA(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如果要达成双碳目标,中国碳价在2030、2040和2050年应该分别达到30美元、95美元和160美元(约1080元人民币)。

此外,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也需要碳价的提高。

据机构估算,要使氢气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具备竞争力并在高耗能工业部门使用,碳价至少需要达每吨50-160美元。而在碳捕捉和碳储存方面,因为碳价几乎是项目的全部收入来源,所以碳价对这些技术和项目的推进更为重要。

多位专家也认为,初始碳配额的分配或逐渐转变为有偿分配。陈轶表示,一方面通过提高企业获得初始排放指标的成本来促进企业积极减排,另一方面也将推动二级市场碳价的上涨,提升控排企业关注碳市场并参与交易的动力。

碳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陈志祥指出,中国将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将碳市场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更广泛的行业覆盖范围意味着全国碳市场涵盖了更多的排放量。可为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提供更大确定性,提高配额市场的活跃度。

毕马威中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主管合伙人林伟也表示,截至2021年,全球各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通过拍卖配额筹集了超过1030亿美元资金。中国碳市场在“十四五”期间也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

未来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望从目前的40亿吨扩容到70亿吨,按照2021年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此外,陈志祥指出,碳市场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将不断丰富。在市场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更多样化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将有利于价格发现,缓解各方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支持企业以较低成本参与碳市场。如何在管控好市场风险的前提下,建设更为活跃碳市场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业界、学界和主管部门需要大力探索的内容。

碳金融:上千亿的市场机会

除了肩负减排的重任之外,碳金融市场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林伟表示,碳市场不仅仅是减排基础设施,更是要素市场。借由碳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碳配额不再单纯是一种排放许可,而具有了资产属性,甚至金融产品属性。

陈志祥透露,在碳交易试点期间,试点主管部门和交易机构先行先试,曾推出碳基金、碳债券、碳配额抵押贷款、碳配额回购融资等碳金融创新业务。

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内金融机构和具有减排义务的企业会更多关注碳金融市场。“十四五”期间,围绕碳定价衍生的市场机遇将会逐渐增多。未来绿色债券、基金、碳资产托管、碳信贷等碳相关业务均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林伟认为,碳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与风险管理功能对打造完整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欧盟碳交易市场期货、债券、期权、质押等金融衍生品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约60倍。

未来我国开通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后,碳期货有望成为最主要的碳金融衍生品,成为控排企业对冲价格风险的工具。以目前高碳行业的市场规模,保守假设期货交易规模为现货交易的10-30倍,预计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规模将高达1532亿元至4596亿元。

陈轶也表示,碳市场的本质还是碳金融,各种在碳金融的产品创新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包括碳保险、碳保理等,都是巨大的行业蓝海市场。

对于未来的风险管控,陈志祥强调,我国碳金融发展未来前景可期,但是,要想碳金融的发展“行稳致远”,建成良好的风险监管体系,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尤为重要。

来自:国是直通车

编辑:陈昊星

责编:魏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